Alexa

台灣大未來》不想被世界潮流淘汰?當ESG成為世界共同語言,你該問的不是「why」而是「why not」

台灣大未來》不想被世界潮流淘汰?當ESG成為世界共同語言,你該問的不是「why」而是「why not」
撰文: 林韋伶     分類:ESG快訊     圖檔來源:攝影:蕭芃凱 日期:2021-08-18

當全球都在熱議ESG、當不夠ESG的企業只能準備被淘汰,相較起還在問「why ESG」(為何要做ESG),更應該問的是「why not ESG」(為何不做ESG)?

由《今周刊》主辦的「台灣大未來:全球重啟‧奪勢造局」國際高峰會線上論壇,於今(18)日上午登場,在論壇的首場高峰對談,由《今周刊》發行人梁永煌擔任主持人,邀來政大Amundi鋒裕匯理投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、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,以及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與談,剖析「綠色金融的創新與機遇」。

 

台灣企業推行ESG  王儷玲:已成企業DNA 

 

王儷玲盛讚台灣企業儘管導入ESG的時間點不比歐洲企業,但轉型的腳步相當快速,「一開始談ESG、CSR,企業會覺得好像要多花錢,或是把它視為行銷的一部分,但現在大家已經把它變成DNA。

 

政大Amundi鋒裕匯理投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盛讚,台灣企業已將推動ESG納入DNA中。(攝影:蕭芃凱)

 

而這些企業也逐漸看到努力投入的成果,不管是從經營績效、股價與債券表現都可看到在ESG的布局回饋到企業本身,同時間,也吸引了更多投資人的認同。

 

王儷玲也分析,對投資人的角度來看,ESG指數不管在全球或特定市場表現都相對優異;而在綠色債券的部分,也有報酬率更高、波動更低的走勢,讓投資人在賺取報酬的同時,更能為世界盡一份心力。

 

從推行到監管,ESG下一步往哪去?黃崇哲:整合評估標準

 

黃崇哲在論壇上則點出,如今ESG聚焦的重點已經從過去的扶植綠能產業、發行綠色債券等,轉變為對監管的重視,未來還有許多值得期待的進展。為何監管是落實ESG重要的一環?他以全球電動車龍頭企業特斯拉為例,特斯拉在MSCI ESG Rating拿到的是A~AA等級評等,但在Sustainalytics卻拿到高風險標的評等,顯示評估機制與標準仍未有共識

 

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認為,ESG下一步重要發展是監管。(攝影:蕭芃凱)

 

黃崇哲認為要避免買到漂綠產品或監督打著ESG名號的企業是否有落實其承諾,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評估機制跟標準,當歐盟正在努力設置標準,相信台灣很快將能跟上

 

當ESG成為新共同語言  劉宗聖:別問why,要問why not?

 

劉宗聖根據他的觀察分析:「ESG已經變成全球新的共同語言,就像企業要國際化一定要有外語能力一樣,ESG導入已經不是你做不做,而是從供應鏈與銷售市場都有規範,一定要導入,因此不是可選擇的。現在要問的不是why ESG?而是why not ESG?

 

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認為,企業導入ESG不應該問why,而是要問why not?(攝影:蕭芃凱)

 

劉宗聖也建議,目前企業的當務之急,就是從心態、人才、成本做各項準備,「過去ESG做了是加分,現在做了不一定加分,但沒做一定減分」。他也提醒企業主,政策改變很快,尤其牽涉國與國之間的事務,規範沒有最嚴格只有更嚴格,唯有具能力適應新規範的企業,有機會贏在下一個起跑點。

 

劉宗聖認為:「企業現在做不算早,但更晚才要做可能有生存危險。

 

ESG離你我不遠  從投資到消費,每天都能積極參與

 

談到一般民眾要如何更積極參與ESG,王儷玲認為,從選擇相關投資理財商品或是用綠色信用卡等,生活中每天都可以做ESG,但伴隨而來的就是ESG資訊揭露是否落實的問題,應該要有數據平台可以讓民眾清楚分辨哪些是真ESG。

 

黃崇哲則建議年輕世代口號跟行為要銜接,「對上一輩的人來說,省電、省水是生活習慣,但年輕人很常手機、筆電一開就是好幾台,電腦螢幕還特別大,一邊吹著冷氣打電動」。此外,網路購物產生的碳足跡相當高,這部份如果沒有完整的揭露機制,就可能讓民眾不小心成為碳排無法降低的幫兇。

 

劉宗聖則由投資市場來切入,他分析投資人已經從聚焦技術、消息、籌碼面,在過去20年正式進入基本面,相對看重本益比、訂單、生產等訊息,但產官學界與媒體應該再進一步教育投資人,進入到永續面、再加一層ESG淨化篩選。

 

他也呼籲應該發展出平台或解決方案,幫助一些知易行難的企業蛻變,「不是做不到就不投資它,應該讓它從負變正,從不知道變成知道,這樣才能賺到有意義的錢」。

基金名稱(幣別)
一周績效(%)